房企ESG:从“合规披露”走向“价值创造”丨智库西湖娱乐城- 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 APP
2025-09-23西湖娱乐城,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西湖娱乐城APP
从2025年半年报披露情况看,大部分上市房企按照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相关规定披露了ESG相关内容。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披露信息更全面和量化。领先房企不再停留在定性描述上,而是披露更多量化成果,如节能数据、绿色建筑面积、帮扶人数等。二是ESG与核心业务深度融合,ESG不再仅仅是公益或品牌项目,而是紧密围绕“好房子”“保交房”“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等核心业务展开,成为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三是创新与实践更加多样化。出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供应链绿色化、公益创新等多种实践,探索更广泛的ESG外延。四是ESG管理正在走向体系化与精细化。领先房企不再满足于零散的举措,而是构建起系统化的ESG管理架构。例如越秀地产升级了“董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执行小组”的多层次治理结构;华发股份建立起ESG三级管理体系,确保ESG战略的有效落地。
从半年报ESG相关内容看,上市房围绕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大做文章,与企业战略相融合,深入挖掘ESG价值。在环境维度上,聚焦“双碳”与绿色建筑。房企纷纷制定量化减碳目标,并注重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应用绿色技术,如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工艺、可再生能源等,在绿色建筑、节能降耗、可再生能源应用、超低能耗建筑等方面目标清晰,实践丰富。在社会维度上,房企的社会责任实践更多与主营业务结合。“保交房”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保障性住房建设、代建业务成为践行社会责任、重塑行业信用的重要方式。乡村振兴探索更多与产业赋能结合,追求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员工培训、健康与发展的投入披露也更加具体。
总体来看,2025年房企ESG实践正从“合规披露”走向“价值创造”,头部房企已经意识到,良好的ESG管理不仅能够管控风险、降低成本,更能开拓新业务,赢得社会信任,在转型发展中帮助企业构建起核心竞争力。在显性价值方面,通过绿色金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投资绿色建筑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扩展ESG实践孵化城市更新、代建、保障性住房等新业务。在隐性价值方面,房企通过良好的ESG表现,提升产品溢价和品牌价值,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碳排放是环境维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万得数据显示,多数房企已经开始披露单位面积能耗下降率和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反映出行业对碳排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例如华润置地凭借其在经营性不动产业务中的高效能源管理,实现了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的显著提升。另外,部分房企通过引入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新技术手段,提升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效率。未来,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容和ESG信息披露制度强化,房企在碳减排方面的表现将成为影响融资成本和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维度上,社区责任履行成为房企ESG信息披露的重点。在旧改项目居民安置满意度和社区商业反哺公共服务的探索上,行业整体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的上市房企数量同比增长18%,安置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表明企业在推动城市更新的同时,更加注重居民的实际体验与反馈。此外,部分房企尝试通过社区商业运营反哺公共服务,例如在住宅小区内设立公益性质的社区服务中心、共享空间等,以提升社区的整体生活质量,增强品牌黏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房企在履行社区责任方面整体趋势向好,但是部分企业因资金压力或项目推进缓慢,导致社区责任履行难以落实。在对关怀、员工福利等方面,同样受企业资金压力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房企间的差异化特征。
首先是区域市场分化对房地产ESG均衡发展的制约。由于不同城市层级在人口流动、经济活力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房地产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土地市场和销售端,也深刻影响着ESG资源的配置效率。例如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ESG投资占比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三四线城市的ESG投入则相对薄弱,甚至在部分城市ESG投资规模与总市值的比率不足1%。这种不均衡的投入格局使得高能级城市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社区治理等领域走在前列,而低能级城市则面临绿色转型滞后的问题。此外,政策层面的倾斜也加剧了这一分化。例如在国家“双碳”目标下对重点城市群的扶持力度更大,而中小城市缺乏足够的引导和激励机制。这种分化对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其次是政策执行滞后对当前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出挑战。尽管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但在地方层面,由于审批流程复杂、配套细则尚未完善,以及监管能力有限,导致政策从发布到真正落地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这种滞后不仅延缓了绿色建筑项目的推进速度,还可能削弱政策的激励效果,使得企业在短期内难以获得足够的政策支持。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绿色建筑认证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导致审批周期延长,进一步加剧了政策落地的延迟。政策执行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制约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亟待通过优化地方行政流程和加强政策配套措施加以缓解。
三是在表外项目管理方面,潜在风险逐渐显现并可能传导至ESG评级体系。例如,一些房企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员工福利保障等方面存在表外项目执行不力的情况,一旦被曝光,不仅会削弱其ESG表现,还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其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质疑。以环境维度为例,部分房企在绿色施工、资源利用效率、碳排放管理等方面存在表外项目违规行为,这些行为虽未直接体现在母公司财务报表中,但在ESG评估中却被视为重大风险信号。同样,社会维度方面,表外项目中的劳工权益保障缺失、社区关系处理不当等时间也被纳入ESG争议时间的考量范畴。
在环境维度,华润置地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入融入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所有建筑项目100%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已拥有绿色建筑认证项目373个,认证面积达5717万平方米。在减碳方面,华润置地主动将2030年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从35%提升至45%,将碳管理延伸至上下游,携手供应商和租户共同迈向低碳转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华润置地参与的三亚海棠河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系统性改造,成功促成了300多种植物和鸟类回归,实现了商业开发与发展生态保护的共赢。